记者手记:学会适老,从年轻人开始
银发经济与适⽼化建设⼀直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重点,但适⽼化的话语权,似乎并没有在⽼⼈中。互联⽹让我们享受便捷⽣活的同时,也使众多⽼年⼈“如履薄冰”,如何破解银发族“适⽼化”困境?值得我们深思。
在网上,有这样一群老人,平均年龄80岁的他们穿着校服,面对镜头,亲切地称呼网友们“宝宝”,同时又输出一个又一个犀利的观点,一反大家对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,让我们看到了豁达、乐观的多面老人。
这些视频的拍摄与创作者,是卡尔爷爷的90后孙子陈卓。他之前是电视台的一名编导,起初只是以记录的目的来拍摄爷爷的日常生活,没想到视频在网上引起不小的关注,这几位老人也成了年轻人的“互联网长辈”,网友们在一声声“宝宝”中寻回自我。
看着几位老人在短视频里谈笑风生,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老人们的生活也会像视频里那样无所畏惧、热闹非凡,但其实大部分时间,这几位老人都很安静,每天只有拍视频的时候最为活跃,聊着家常,开着玩笑解闷。拍摄结束后,回到房间,他们的娱乐活动就只剩下刷手机、看电视了。
而这样为数不多的娱乐,有时候也会因为老人不懂互联网操作变了质。有时候他们可能会遇到“点不动(屏幕)”“找不到返回”“看不清”等问题,被智能产品拒之门外。
卡尔爷爷的操作,让我们瞬间回到小时候:“点不动,就关机”,简单粗暴的操作,却是他能想到最好的解决办法。
爱丽丝奶奶,曾经养老院的院长,现在依然想要做一些事情让自己发光发热,她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是几位老人中最熟练的,会熟练使用不同的App,但是遇到一些流程较多的程序,她也会感到无助,甚至不敢轻易点开。总是担心点错什么。她告诉我们,她手机里有好多资料,所以她不懂的地方,她是不会轻易点开的。
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存在,很多年轻人习以为常的符号、操作,对于老年人来说,是一道深不可测的数字鸿沟。在聊天过程中,陈卓告诉我们:“老人并不是拒绝智能产品,只是他们学习使用一个产品需要漫长的过程,如果流程稍微烦琐,他们可能刚刚学会就忘记。”
跟着这几位老人的节奏,拍摄他们生活的日常,仿佛时间都变得缓慢而充裕起来,在老人们的短视频火了之后,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大变化,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变化,那就是老人们变得更积极、更乐观。
“即使是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老人,也因为找到自己的社会价值,焕发新生。”陈卓和几位老人长久相伴下来,明显感觉到老人们在感受到被人需要、自我价值再次得以实现之下,由内而外的变化。
当问到陈卓对于“养老博主赛道”火爆现象的看法,陈卓说:“我希望越来越多这样的老人被看见。他们的需求也同样被看见。他应该有各种各样的风格,各种各样的性格,各种各样的爱好,去展现,去表达。”
老人们需要的不是被特殊对待,而是平等、尊重和被看见,他们依然热爱学习新鲜事物,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,这也是我们在与老人接触后,得到最深的感触。我们依然可以从老人身上看到生生不息。
记者王金玉
拍摄刘鑫杨得超
制作罗伟伟
校对陈荻雁